觀點回顧 | 張軍:以藏品為橋梁 推動北京文物藝術品交易市場建設
2021年9月29日,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市場管理處處長張軍,做客首都之窗訪談演播室,就“2021北京?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收藏:為美好生活賦能”相關話題進行了探討。

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市場管理處處長 張軍
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市場管理處處長張軍介紹,本屆文物國際博覽會圍繞“收藏:為美好生活賦能”主題,全面展示北京地區文物藝術品市場的整體規模,突出展現北京的區位優勢和龍頭企業聚集效應。
她談到,在今年9月,古玩城開幕式暨古玩藝術品展示交易活動和秋博會,大眾參與熱度非常高,通過線上和線下活動,3天產生5000多萬的交易額。這幾場活動都突出了惠民的特點,無底價拍賣,引發大家對文物藝術品的愛好,以及收藏者的追隨,這也是對文物藝術品價值的重新認可,以及文物在市場上重新的引導。
以下是張軍處長的觀點回顧:
觀點一:以藏品為橋梁,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讓文物早回家!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收藏機構的藏品展,體現出文物博覽會國際化的特色。并簽署了以文化交流互鑒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主題倡議書,以藏品為橋梁,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新的亮點。綜保區內的海外藝術品展示交易,首次試點性的保稅拍賣,在9月20日首場保稅拍賣中,百分之百成交。
我們要把促進文物藝術品的回流作為主要目標,特別是北京“兩區”建設,文物藝術品打造的高端方面作為重要目標,在文物藝術品的經營過程中,讓有價值的文物藝術品回到祖國的懷抱。
觀點二:打造綜合藝術服務平臺,通過藝術品交易和展示,“讓文物活起來”。
藝術品的交易過程、展示過程是“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的場景。鼓勵這樣的市場和交易平臺,做好文物活起來的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市場交易,讓消費者和供給方都能夠共同來參與和選擇,擴大了文物藝術品的宣傳和歷史文化傳承的影響力。
市場監管部門要積極促進并擴大發展,讓供給方和消費方能夠直接溝通,形成良好的社會運作和社會影響力。“讓文物活起來”,讓中華文化的歷史傳統,世界文化的精品,在鑒賞、交易過程得到更好的理解和選擇。
觀點三:建章立制,活躍文物藝術品市場,推進民間收藏健康發展。
藏寶于民,民間收藏是大眾參與的重要場所,不可忽略,需要建章立制,形成規范的經營、運營,才會很好的活躍文物藝術品的消費群體和市場。
在制度建設上探索一個有信用體系保障的文物藝術品交易場所。在流通體系的監管方面,既要監管方式跟進,也需要放管服,暢通出入境的便利化程度,不斷探索配套的激勵措施,關稅的減免。一要服務,二要監管,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交易環境,降低信用門檻,形成大家放心消費、放心交易、放心交換文化藝術鑒賞內容,形成一個好的大環境。
政策、技術等法規,進行綜合的配套,讓市場健全發展。掌握7+1的政策底線、法規底線。交易場所、行政部門管轄的場所要合法。消費者要學法,經營機構也要依法合規經營,兩方面相輔相成。
讓文物很好的流動起來,讓大家沒有信用的風險去流動,是管理體系所需要追逐的目標。有這套體系以后,藝術品金融才能真正有機會做起來。現在最大的風險藝術品金融不敢進入,風險太多,我們要克服這個風險,需要多部門共同來研究和努力,包括知識產權的管理和保護,法律底線的建立,違規成本的建立等,多部門不斷努力去推動。
觀點四:文物藝術品共享,信息公開透明,引導健康的收藏理念。
我們未來要在信用價值和信息共享方面做出積極的努力,多部門共享一個文物藝術品,包括機構和物品本身的一種信譽的穩定程度,這樣建立起來,執法也方便,監管也方便。規范的企業也希望用公開透明的方式來健全市場規則,讓好的企業發展的更快,讓走偏的企業趕快規范,引導健康的收藏理念。
觀點五:文物藝術品與科技相結合,讓文物得到更好地保護。
共同探討文物更好的保護方式,探索全保真的數據利用和技術的更新。除了修復以外,還有全數據的管理,包括建大數據的管理。讓文物的唯一性、藝術性、真實性得到更好的保護。
舉辦平臺類型的展示交易活動,讓保護管理的知識得到一個很好的交流、互建。把信息的健全完善,搜集信息的再鑒定、再豐富、再把它固定下來,作為大數據建設的一個方向。對上古的作品,需要多方面的行家共同努力、探討,形成行業內部對它共同的共識。對現代藝術品,現在就開始起步,將比較有發展前景的好作品,開始建立數據,未來它會成為比較完善的,而且是保值的體系建立起來。
現在的區塊鏈、大數據都在不斷提高我們對于文物藝術品數據完善的科學化水平。在“十四五”期間,大數據的建設會走出一個比較快的步伐。
觀點六:通過6+1板塊,滿足大眾不同文化需求,打造永不落幕的博覽會。
今年是第一次試點6+1,7個板塊作為主要的展示交流方式,總結過程中形成的精品和亮點。明年工作安排要早起步,早一些和機構和平臺做策劃溝通,加大宣傳,提高交流品質,擴大影響力,展現北京的藝術品交易平臺影響力,提前做宣傳策劃,精準對接溝通。
在打造內容方面,應該更加豐富流通領域主體的層次和參與程度,高端的有宮殿藝術,大眾化的有市井文玩,各層次進行探索,形成藝術品學習、賞析、溝通的大環境,把每年的博覽會做成永遠不落幕、永遠有持續影響力和輻射力的大型的活動,讓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的建設,有亮點,有平臺,有依托,有吸引力。
觀點七:通過文物藝術品的聚集優勢,探索政策的優勢,打造北京特色的國際消費品中心城市。
今年在國家文化對外貿易基地進行了初步探索,也是落實“兩區”的重點任務,建設文物品交易中心和探索保稅區方面有很多細節問題需要研究、突破,把王府井地區、產業園形成訴求,真正落實好多點開花,對于藝術品交易市場真正的推動,讓北京的藝術品交易市場,真正形成全國有代表性的,有真正優勢的大環境,保護好這個環境,這是我們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我們在平臺的豐富和建設方面,要做出積極的努力探索,積極推動“兩區”建設的特色服務的集成。希望在北京文物藝術品交易市場建設中,為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做出貢獻。在文物藝術品領域里,形成的真實的數據,為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做出積極的努力。大家共同來打造北京特色的國際消費品中心城市的風向標。
觀點整理:王麗靜
來源:雅昌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