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文化市場繁榮!尹力就推動我市文化市場發展到東城區調研
5月15日上午,市委書記尹力就推動我市文化市場發展到東城區調查研究。他強調,北京文化資源豐富多樣,文化市場潛力巨大。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大力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以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文化市場繁榮,讓市民群眾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文化和旅游部部長孫業禮,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分別參加。
察看藏品展示。
中國美術館作為國家級美術殿堂,收藏古今中外各類美術作品13萬余件,已舉辦各類美術展覽5500余場。市領導察看藏品展示和場館運行,了解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等情況。尹力希望中國美術館進一步發揮“國字號”文化設施示范帶動作用,加強藏品活化利用,創新辦展形式內容,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在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市屬博物館要主動對接學習交流,共同推動新時代文博事業高質量發展。
了解拍賣會策劃等情況。
嘉德藝術中心是亞洲首家“一站式”藝術品交流平臺,去年拍賣成交額達62億元,同比增長52.6%。市領導察看拍賣大廳環境設置及藝術品展示,了解藝術展覽和拍賣會策劃等情況。尹力指出,要拓展藝術品交易全產業鏈服務,搭建一流文化藝術服務平臺,打造國際化文物藝術品產業基地。深化與在京文博機構合作,推出更多風格獨特、視角新穎的展覽活動,為公眾提供優質豐富的文化藝術產品和服務。
詢問劇目創作演出等情況。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70余年來,推出了眾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目,每年吸引近30萬觀眾走進劇場觀看話劇。市領導察看劇院環境布置,詳細詢問劇目創作、人才培養、劇場運營等情況。尹力叮囑,要發揚“戲比天大”的人藝精神,持續深耕精品創作,推出更多體現時代風貌、傳統文化、京味兒特色的藝術佳作。探索運用新技術,創新藝術展示和傳播形式,更好滿足市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繼承發揚老一輩藝術家的光榮傳統,培養更多人品藝品俱佳的優秀話劇人才,不斷開拓中國話劇藝術新境界。
尹力在調研時指出,要加強高質量文藝精品創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引導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搞創作。以“大戲看北京”“演藝之都”等品牌為牽引,加大對舞臺劇、影視劇等創作的扶持力度。抓好重大題材、北京題材創作,發揮國家大劇院、北京人藝的示范作用,拿出更多體現國家水準、首都氣派的優秀作品。加強規范管理,推出更多健康優質的網絡作品。
尹力強調,要促進高層次藝術市場繁榮。支持嘉德、保利等行業領軍企業做強品牌,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依托琉璃廠、潘家園等重點區域,打造文物藝術品展示、消費中心。建設文物藝術品交易數據平臺,規范發展在線觀展、直播拍賣等新業態。發揮“兩區”、天竺綜保區等政策優勢,優化文物藝術品出入境、鑒定評估、版權交易全流程服務。積極參與國際交易規則和標準體系制定,提升北京在國際文物藝術品市場的影響力。
尹力強調,要擴大高品質文化旅游消費。加強文化商圈、藝術商圈建設,培育更多演藝、體育、夜間等消費集聚區,構建文商旅體融合消費場景。鼓勵文博機構開發有影響力的文創產品,豐富“北京禮物”商品體系。立足北京平臺經濟優勢,發展文化電商定制消費,推動老字號“觸網創新”。辦好惠民文化消費季等活動,全面提振文旅消費市場。
尹力要求,提供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務。用好北京文化資源優勢,支持國有博物館與民營藝術機構合作策展。鼓勵各區引入國際藝術機構等,引導在京文化藝術機構辦好海外展覽。在景區、公園、商業綜合體打造文化藝術空間,營造濃厚的城市文化氛圍。辦好北京文化論壇等活動,搭建中華文化與全球文明交流互鑒的寬闊平臺。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盧映川、市政府黨組成員曾勁分別參加。
來源:北京東城(ID:bjdongcheng_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