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2025年北京市文物工作會議召開,總結全市文物行業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會議提出,要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科技賦能發展、堅持抓牢基礎和確保安全,奮力開創首都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副市長司馬紅同志出席會議并講話,市政府副秘書長楊爍同志主持會議,市委宣傳部負責同志出席會議。各區政府主管負責同志,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中軸線各遺產點單位、文化文物單位改革試點單位、歌華傳媒相關負責同志,市級行業協會代表,各區文旅局、文物局、經開區宣傳文化部主要負責同志以及市文物局系統相關同志等參加會議。
2024年文物工作:新進展、新突破、新成效
首都文化遺產保護取得標志性成果。5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延慶區八達嶺鎮石峽村鄉親們回信,要求我們保護好、傳承好長城歷史文化遺產;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成效入選全國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十佳案例。7月,北京中軸線全要素一次性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正陽門箭樓及先農壇神倉、慶成宮向社會開放。海淀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成功并獲首批授牌。
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邁上新臺階。印發實施《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規劃》。全年新增備案博物館15家、掛牌開放類博物館29家,全市博物館年舉辦展覽超2000個、線下活動超3萬場、接待觀眾超9000萬人次。其中,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新館開放一年接待觀眾260萬人次,“三星堆與金沙”特展、天宮藻井文創精品火爆出圈。舉辦北京博物館月、文博創意設計大賽,實施“百千萬”工程,推出“博物館第一課”。以博物館為核心打造10個重點文博區,將博物館元素送入商圈、交通樞紐,推進館城深度融合發展。
三條文化帶建設助推文物系統性保護。制定發布新一輪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打造箭扣長城文化探訪線路,高標準舉辦長城文化節。加強運河古河道考古調查與發掘,發布“考古北京”6項重要發現,完成路縣故城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琉球國人墓地遺址環境整治工程。琉璃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順利推進,三山五園文化藝術中心開放試運行,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大葆臺遺址)竣工驗收。京冀兩地“進京趕考之路”文物主題游徑貫通。
首都文物事業改革創新基礎日益鞏固。“四普”實地調查工作全面展開,新發現調查力度持續加大,新發現文物線索占比位居全國前列。公布第一批5處市級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名單,推動第一批4處北京市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打造“世界遺產在北京”品牌。北京文物活化利用服務平臺初見成效,京津冀三地聯合建設文物主題游徑。舉辦北京·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建成北京文物藝術品交易數據平臺、北京文物安全監管平臺。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牢牢守住文物安全生命線。
2025年文物工作:全面深化改革,科技賦能發展
推進北京中軸線保護傳承和老城整體保護。制定實施《北京中軸線保護傳承三年行動計劃(2025年—2027年)》,加強中軸線文化闡釋與傳播,推進創建北京中軸線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修改完善中軸線保護條例,健全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機制,做強“數字中軸”品牌,提升國際交往水平。
持續提升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影響力。緊抓文化文物單位改革試點機遇,激發博物館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積極組織博物館立法調研,編制博物館運營管理辦法。高標準組織好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策劃推出“看·見殷商”等精品展覽,辦好北京博物館季、“文物告訴你 何以中國節”系列活動,推出“中軸有禮”“北京博物”文創品牌。拓展“北京博物館云”一站式服務,擴充志愿服務,打造“博物館第一課”館校融合品牌。鼓勵博物館合理延時、錯時、夜間開放。持續培育類博物館。
以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引領文物系統性保護。參與制定《北京市長城保護條例》,編制北京長城保護規劃和北京段8處重要點段規劃,啟動北京長城資源信息及監測預警平臺建設,實施10項長城搶險加固工程,實現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工程竣工。開展大運河沿線文物修繕,開放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實施“北京歷史文化溯源工程”,組織琉璃河、路縣故城等主動性考古發掘,推進琉璃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開放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大葆臺遺址,推動北京(國際)考古工作站建設立項。辦好文化帶文化節和北京公眾考古季活動。
建強北京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積極培育市場主體,持續優化文物標的審核機制和告知承諾制惠企政策。完善北京文物藝術品交易數據平臺建設,加強智能輔助監拍、實物抽查檢查等事中事后監管手段。高質量建設國家文物鑒定區域中心(北京),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和協調聯動作用。做大做強北京·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金秋文物藝術品拍賣季、北京文博創意設計大賽等品牌活動。
多措并舉加大文物保護利用力度。完成“四普”實地調查,轉至公布總結階段。編制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范圍風貌管控指南,開展低級別文物保護專項行動。實施市級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工作。推進抗日戰爭主題片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組織開展北京市域古道專項調查。編制《北京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觀察(1985—2024)》,傳播“世界遺產在北京”品牌,建設北京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平臺。聯動京津冀三地文物部門共建共享北京文物活化利用服務平臺,加強在長城保護、主題游徑、博物館活動、文物鑒定、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協同發展。
持續夯實文物安全管理基礎。健全完善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機制,完成不可移動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公告公示。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定期組織文物保護單位消防安全組團式檢查,全面開展不可移動文物安全狀況調查。用好北京文物安全監管平臺,抓好開放場所安全措施完善。組織全市安全生產和文物安全工作骨干培訓,擦亮“文物安全衛士”品牌。
持續筑牢文博事業發展保障。宣傳貫徹新修訂《文物保護法》,開展北京市實施辦法修訂調研。完成北京文博事業“十四五”規劃實施情況評估和“十五五”規劃研究。出臺北京市文物保護科技創新中長期規劃,聯動高校院所力量,建設北京古建筑保護科技創新聯盟。高質量開展地方標準制修訂工作。
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延慶區文物局、首都博物館作為參會單位代表,分別介紹了在“以北京中軸線申遺為抓手帶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用好中軸線申遺保護成果”“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思想和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引,持續推進長城文化帶建設、深入挖掘弘揚長城文化所蘊含的人文精神、藝術價值,講好遺產新故事”“藏品保護、挖掘價值、提升展陳、教育傳播等方面豐富優質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
2025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北京市文物系統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全面提高做好新時代首都文物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按照既定目標,堅持守正創新,聚焦重點任務,勇于攻堅克難,不斷開創首都文物事業改革發展新局面,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再立新功。